close

  “接葉有多種,開花無異色。含露或低垂,從風時偃仰。”花容清新的百合花素有“雲裳仙子”之稱。陽春三月,我們來到增城荔城街白湖村村民尹鎮城的花棚,不禁被棚內的美景所吸引:花卉大棚里一串串黃的、紅的、粉的百合花正含苞待放,微風吹過,淡淡清香沁人心脾……
  作為當地的種花大戶,尹鎮城的花棚目前已培育了百合花近10個品種,年純收入在20萬元左右。依靠花卉產業,尹鎮城完成了由“農民—打工者—種花大戶”的人生“三級跳”,坐上了荔城花卉種植的“頭把交椅”,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。
  現在,他有一個大計劃:引進外面的花卉種植老闆到村裡投資,打造一個面積逾1000畝、華南最大的百合花種植基地,帶領全村鄉親一起致富。
  不懂種植技術曾經吃盡苦頭
  在自己的百合花種植基地里忙碌著,今年33歲的尹鎮城臉上寫滿了自豪與幸福。
  他也捱過苦,1998年初中畢業,由於家庭條件原因,失去了良好的教育機會,他開始了打工生涯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去給客戶運送化肥時發覺種植花卉大有可為。經過認真考察和深思熟慮後,他決定利用村裡的閑置土地發展花卉種植業。
  2008年,27歲的尹鎮城大膽邁出了創業致富的第一步——種植花卉。他簽下了10年的合同,承包了村裡20畝閑置土地開始種起了百合花。村裡有人笑話他:“地里種出花兒,當飯吃嗎?”
  剛開始,由於沒有種植技術的支撐,尹鎮城吃盡了苦頭。第一年,由於初次嘗試,受技術限制,他投入的16萬元近半打了水漂。
  遭到打擊的尹鎮城很快明白過來,種花與種莊稼絕不是一個技術層面。“不懂種植花卉知識要栽大跟頭。比如一開始種的5萬株百合花,由於天熱管理不當,加上設備設施不完善,結果花果全變畸形了,5萬株百合花最後剩下不到一半。”
  “學好技術是關鍵,不著急賺錢。”尹鎮城沒有泄氣。他向花卉種植專家請教,到佛山、惠州等地實地學習取經,一字一句“啃”花卉種植書籍,栽培、育種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、裁剪……硬是闖過了一道道難關。經過將近6年的磨煉,如今花卉存活率近100%。
  白手起家的致富夢想在百合的芬芳中盛開。手裡有“貨”,且質量有保證,尹鎮城的業務量擴大了,每天來電話要百合花的客戶絡繹不絕,至今已有多個商家成為他的固定客戶,產品銷往廣州、香港等地。
  “帶領大家一起種花致富”
  大棚里的百合在尹鎮城的悉心照料下,一天一個變化,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驚喜,周圍的鄰居在尹鎮城的熱心帶動下,也開始關註百合大棚,關註百合種植了。參觀取經的人多了,尹鎮城的花卉大棚變得熱鬧起來。
  “要讓大家都能知道種植百合的好處。”尹鎮城連續6年聘請本村20多個村民幫他照料花棚,使這些村民在家門口得到了就業,人均年增收達1.6萬元至2萬元之多。
  “我沒有文化,種菜收入不高又辛苦。現在不出家門一年只工作8個月,每天70元,每個月最少可賺到1600元,不僅可以貼補家用,還可以不誤自己的農活和家務活。”村民賴連清樂呵呵地說。
  白湖村村主任尹偉秋說起尹鎮城創業的事跡,贊賞之情溢於言表。“他整合村裡閑置土地種植花卉,闖出了一條成功的創業之路,也幫助了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和增加收入。希望在他的帶動下,以後有更多的有為青年在家鄉創業,把白湖村打造成一個優美的觀光休閑風景區,讓全體村民都過上富裕的幸福生活。”
  看著一片片芬芳四溢的百合基地,尹鎮城的眼前又是另一番美景:將花卉種植面積擴大到1000畝,不斷開發百合花新品種,打造華南最大百合花種植基地。
  “個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算富,只有做大產業,才能實現我的夢想。”尹鎮城希望,邀請更多的外地花卉種植老闆,加入到白湖村的“花樣事業”中來,讓全村村民都能在家門口就業,共同致富。
  “發展生態農業,建設新農村,帶領大家一起種花致富,這是我的新夢想!”這位種植大戶渾身上下充滿著自信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鄭佳欣
  通訊員 吳琨 朱卓東  (原標題:尹鎮城:百合花種出“花樣事業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tzzhtc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